與L對新家的期待-- 希望看到成品能有「這就是我們家」的興奮感。

於是,我們開始一連串的新家風格討論,在網路上東逛西逛,看著網友們的新家總是有種:「別人怎麼這麼容易就把家裡弄得那麼好?」考慮預算與我們偏好的北歐簡約風格後,我們越來越有種想要自己來的想法。

原因無他,當然預算是舉足輕重的因素,但更重要的是:尋訪一些設計師、師傅後,與預期有著落差。當然,也可能很大的因素是我們自己看得還不夠多,無法更精準向設計師或師傅傳達我們所想要的感覺。

原本期待每個房間有成雙的跳色處理,在看過師傅報價單後,有種很想自己拿個海綿刷自己來的想法。

與L 討論的過程中,往往L會提醒我哪裡自己鬼打牆的自我矛盾,容易自high的小兔一旦陷入自己的世界簡直是無可救藥的樂觀。感謝L往往在我自high的時候,保持清醒。

其實,一個家的誕生過程真的很漫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namyann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