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01/ Apr  理論上這應該是寫給昨天的

星期五,是個詭異的一天
很多人在這一天心情特別好,恨不得快快飛上天,衝向週末
也有些人在這天離開或者畢業,彷彿是種不成文的傳統
是不是星期五,總是衝擊比較小?
是不是人們對於星期五都有些渴望?   你渴望什麼呢?

人們在生活上、心靈上會有什麼一直吸引著我們的注意力?
美好的生活會吸引我們的目光,因為那是種出於精緻體驗的享受
精緻的體驗可能是表淺的高級精細物質享受,但也可以是比較內化在生活底層的價值選擇
我們往往對於精細的物質體驗有著無可救藥的好奇與沈迷
有點像是能從口中說出一口好菜、能陳述各種新奇看起來質感細緻的事物就是高那麼一點
事實上真的是如此嗎?  精緻的物質雖然不完全等同於表淺,但因為這些過於美好的事物往往太過燦爛,讓人們無法真正直視其內在意義,人們的目光心思於是停留在讚嘆或者歌頌物質表面的層次

往往我們知道太多的名詞與形容詞
但要組成句子卻需要成串的語法概念,才能精準表達出想法。光是簡報式的敘述層次,就只能靠一張嘴來補全其他內容,而光只看到簡報畫面呈現的人,根本就只能憑藉自己的常識與揣測去拼湊。難道我們就只是渴望這樣的東西存在我們的生活裡嗎?
過多隨時就過期的訊息不斷被塞進我們的感官體驗裡,而其中卻很少有能經得起時間的考驗。日報以「天」為基本單位,目前幾個主要的訊息交換媒介gmail、skype、MSN是以「分」為過期計算單位,與我們生活互動越密切的媒介所使用的單位越小。

這意味著什麼呢?是不是比較貼近我們生活的事物其實反映著我們對事物的看法?這些蘊含可以大量流傳的訊息管道,其實真正被期待的訊息究竟有多少?
有多少人真的好好寫e-mail給朋友們?或者僅止於迅速有效的「轉寄信件」?
越來越簡短的信件內容,或者可以解讀為我們試圖用更有效率的字眼表達想法
但真實狀況呢?   其實很多時候,人們寧願用嘴巴說也不願意寫成e-mail,至於手寫的信件就只能說可遇不可求。 這樣傳遞快速的電子郵件竟然沒有讓我們喜歡上寫作的感覺?  訊息交換方便的即時通訊卻不見得讓人們的距離更接近? 

尤其在表情圖案出現之後,人們幾乎可以不需要打字,光靠傳圖就開始交換訊息。  這些現象的背後是為什麼?   是出自對掌握時間的渴望?  或者因為人們長期以來,不由自主企圖擁有再多、更多的訊息?  或者人們其實只是單純的想打發寂寞的時間? 

在人們擁有比過去都多樣的生活形態之後,人們還會渴望什麼?
人們汲取來自平面的資訊,尤其人口密度越高的區域對於訊息的落差越有資訊焦慮。 人們真正渴望訊息本身嗎?  我想這類的人是少數,大部分的人想要收集大量的新訊息,主要目的是形成話題,但不見得對那些訊息有真正的興趣。

有沒有可能,人們是渴望時間是被自己所掌握,依照自己認可的方式? 但是人們在不斷找尋的過程中建構出新的想法,而人們的注意力在這樣的情況下轉移焦點,於是人們可能會模糊了自己內心真正的聲音。

[待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namyann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