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17 天氣還是 涼涼的

昨天聽了有關米開朗基羅的課
美其名是聽課 但實際上更像去欣賞大理石雕刻
從聖殤系列 [Pieta] 雕刻裡 我想像著藝術家思想的轉變
這系列作品雕刻手法從唯美走向簡樸 正好與藝術家的年紀成正比


耶穌死亡的宗教意義 對於教徒們無疑有著巨大的凝聚力量
但對非教徒的我 則從人對死亡的角度來理解

我同意蔣勳老師所解讀的 從最初的唯美俯視到後期對死亡的悲痛

但 是什麼力量讓藝術家一再地對相同主題進行創作和思考?

生、死我們無從掌控

或者視為輪迴 或者視之為天理自然 或者理解成救贖 或者進入天堂的過程

接近死亡的感覺是什麼?



面對死亡 我的經驗裡並沒有極大的悲痛

一次是小時候的貪玩 就站在毒蛇面前5公分不到的距離 卻渾然不知

一次是死亡就直接攤在我面前 奶奶的去世

一次是陪著學生 一路狂奔榮總見他親人的最後一面

一次是家人與死亡擦身而過 在加護病房裡 生死交戰



在這幾次的經驗裡 回想起來 當時的我並沒呼天搶地 但我並不認為是因為鎮靜

小時候的那次經驗 我只能說是小孩子還不知道什麼是恐懼 只是覺得自己幸運 因為最後證實那條蛇剛吃飽

不知道恐懼的童年或許是一種幸運 因為意味著還沒有接觸太多不屬於童年的複雜



奶奶的去世 我見到的是結果 當時候的我意識到真正的死亡 我試著去感受死亡的溫度

的確 死亡是冰冷的

我望著不再呼吸的奶奶 腦子裡閃過許多畫面 但是心理上卻覺得面前的這個緊閉雙眼的臉孔是陌生的

我還記得那個剎那 我怎麼也想不起奶奶的聲音 但記憶裡我清楚知道他的聲音就在那個地方 緩緩繚繞著

我並沒有痛哭 因為那時候我依然不完全理解死亡是怎麼回事

但那是第一次見到爸爸雙眼紅腫 神情黯然 第一次見到爺爺眼神裡的空洞

幫奶奶穿戴最後衣物時 雖然冰冷但卻是柔軟的



陪學生直奔醫院見她家人最後一面的經驗裡

我並沒有真正見到死亡 但我感受到一個高中生對於死亡的恐懼以及內疚的眼淚

小朋友心裡已有準備這一天的可能性 只是沒想到發生的當下 依然震撼死亡的突然和錯愕

在樓梯上我簡直扶不住她 痛哭失聲的身子一直往下沈

沿路上她說著奶奶的可愛和慈祥

她甚至連自己做的卡片和收集好的照片都隨時帶在身上 一樣樣的翻給我看

看著她白淨的臉龐 不斷糾結的線條和狂奔的眼淚

她內疚的責怪自己只注意考試讀書 都沒有好好去陪奶奶 她無限的後悔這件事情

我想:其實很多人是不是也這樣? 總在失去之後,才驚覺自己無言的內疚?



再一次與死亡接觸是媽媽意外的住院

在出院後我想過整個過程 那次的經驗裡我有安靜的一個人掉過眼淚

不只體驗可能失去家人的經驗 同時也看見許多家庭的辛酸故事

那次經驗的我的感想是 人之所以必須堅強 並不是因為不幸 反而是因為幸福的存在



回到聖殤系列的作品

我想藝術家對於死亡的理解 或許是從俯視到貼近的吧

或許藝術家將自己投射在瑪麗亞身上 雕刻裡瑪麗亞與耶穌的距離有多接近 藝術家就與自己的生命有多靠近

我認為死亡其實是需要去凝視 甚至是去逼視的

即便輪迴或許存在 但是對於當下的我們而言 死亡確實是一種失去 肉身上永遠的失去

你再也觸摸不到的形狀、溫度 再也感受不到的氣息

當我們去逼視死亡的時候 人們或許比較有機會清醒想想 人生,究竟怎麼回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namyann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