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6 天氣真的漸漸涼了~

09/19 繼續 

最近斷斷續續的讀著羅蘭巴特與朱少麟 

不論哪種文本  很重要的過程是一個叫「溝通」的元素

作家透過靜態文字在讀者心中,動態投射著  藉由閱讀的形式彼此溝通  但這是單向的

當我們接觸不同藝術作品  透過自己的眼睛與生命經驗去解讀各式各樣的訊息  但這依然是單向進行的活動

只有在當下對話的雙方  能直接交換彼此的想法  也能理解彼此間的差異這才是溝通的開始

不只是藝術作品  人與人之間也是一樣

我們透過MSN & Skype或者與同個空間  或者不同空間的熟人、陌生人聊天

常有的情況是:登入帳號後,滿滿長串的聯絡人,通常是Away, Busy, Not Available

但真正願意進行對話溝通的卻少得可以

往往上線後  送出笑臉娃娃代替文字問候已經是很講究禮貌的 之後大多也就音訊杳然

 

什麼時候  我們開始用暱稱當作生活的縮影

什麼時候  我們開始經由暱稱瞭解另一個人

什麼時候  我們開始用[Block/ Ban] 抒發對某個人的情緒

什麼時候  我們開始習慣每隔一段時間瞧瞧每個人的狀態

 

是不是我們越來越習慣接受輕薄短小的訊息  比較正面的同義詞是[精鍊] [精簡]

但那是真實的我們嗎?  或者我們已經不再能接受真實的自己  需要一些遮蔽系統讓自己藏匿

在這些遮蔽系統之外  我們其實並沒有更清楚去接觸這個世界

為著尊重不同人群結構的社群關係  於是我們選擇不斷的微笑與沈默

我們讓真正的訊息隱藏起來  因此溝通的通道就此成為密道

全看當事者雙方是不是有共同的默契找到真正的通道  通往彼此的心思

 

[羅蘭巴特*戀人絮語] 是以[少年維特的煩惱] 作為解析的背景文本

透過維特日記體的文字去看戀人間各種流動的情緒

書中透過詩句般的語言  分析愛戀的情節  關於那些起伏的種種

這本書讓不在戀愛中的人們  從理性的角度去揣摩幾近完全感性的愛情

對於戀愛中的人們  書中從各種面向解析戀愛的元素、過程  讓浸淫其中的人們可以檢視自己的內心狀態

對於失戀的人們  或許這是本讓人去懷念那已逝去情感的種種

當我們閱讀這本書的時候  其實已經是再次詮釋了

因為[巴特]透過[維特]情感遭遇的自始至終  試圖以理性的分析瞭解感性取勝的愛情

而身為讀者的我們  從巴特的文字再次去回想我們所知道的少年維特

語言真是有趣  透過不同形式的傳遞  再現作者創作時的念頭

或者說透過對故事的解讀  我們重新理解文本中主角們的心路歷程  然後這一切竟可以無關作者本身

 

第一次閱讀 [少年維特的煩惱] 是小時候的事  封面上還有「少年優良讀物」 字句旁有注音輔助閱讀

回想當時閱讀的心情  我想我只記得維特的舉槍自盡、維特對夏綠蒂近乎獨白的文字記錄

但我卻無法領會維特真正的心情  那種他認定唯有通過選擇死亡才能改變的心情

至今我仍只能依靠想像

 

當一個人愛上另一個人  其實並不是因為「決定」而去愛的吧

如果感情可以有量表  那我想很多人都可以不用擔心自己的陷落  因為至少你知道現在刻度有多少

如果感情因為愛而美麗  我想那或許因為自己也投射在其中的緣故

如果感情因為愛而痛苦  我想或許因為理智上我們知道缺憾在哪裡  但情感上我們卻無從得知解決之道

人們會因為愛而勇敢  因為愛而失落  因為愛而滿足  因為愛而犧牲  但也可能因為愛而遺忘

如果「愛」可以不單純是狹義的愛情  那是一種氣量  但難得一見

從感情跨越到婚姻裡  「愛」還存在嗎?  或者他昇華成所謂的「責任」?

我觀察這個都市裡許多結婚的人  我為部分人感到可惜  因為婚姻這些人漸漸失去往日對感情的努力

更多的是對生活的關注  於是戀愛豎起了墓碑  唱起哀歌

婚姻裡的兩個人有一天會成為父母親  但卻少有長輩分享他們愛的故事與關係

當人們將愛是成理所當然  我想愛已然亡故

愛是讓人變得更好、更溫暖的力量才是 

寫東西的同時:

K:妳是勇敢的,我為妳感到驕傲。因為妳願意放手努力去找自己想要的,在找尋的過程中逐漸發現自己,這真的很棒。但願我也有這樣的勇氣

C:妳的辛苦他會逐漸感受到,愛情裡不應該只有一個人焦急著想解決問題,也不該只是一個人決定這場戀愛的走向,這樣沒有人會感到幸福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namyann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