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重新讀些舊文章,不得不讚嘆經典的魅力,其中〈黃州快哉亭記〉〈超然臺記〉〈醉翁亭記〉更是經典的經典。

人的挫折容忍力跟環境有多大的關連?  
我推測那些被貶官的知識份子們,是如何調適心情度過外地時光。 發覺除了這些人共通能有較開闊的心胸之外,被貶的地方所提供的空間或許也是關鍵。  被貶已經是夠令人情緒低落的,但如果有個地方讓人徜徉其中,不見得需要名山勝水,但一個足夠活動的空間是相對重要的。  這樣的空間具有緩衝的作用,讓人在無法寄情初衷抱負時,仍有喘息的機會,將注意力投射在山水之間,在四處遊歷中修養意志。 當然或許有人會認為這些人心胸豁達才能以超脫的心情欣賞周圍景致,但我認為如果這些文人是被孤立在京城裡,豁達的心情是不是可能反而會被消磨殆盡?

反觀現在的人,特別是居住在都市裡的人群,鎮日活動於非常有限的空間裡,一旦遭逢低潮,其實是不是會有種無處可逃的窘境?   周圍的朋友,出於關心的問候,但卻無助於抒解當下的處境,即便心中感受到人們的溫暖,但終究在受挫的空間裡,作困獸之鬥。  空間的轉換會帶給人們不一樣的情感變化,不論是順境或逆境,人會需要一個讓自己感覺自在的環境調養,有時候人的豁達可以是天生的,但我相信更多是經由後天承受挫折所鍛鍊出來的結果。

在逆境中,如果夠誠實面對自己,我們會發覺前所未見的個體。因為種種的不順遂,人們會經驗到時間的壓力、自身的耐力、還有面對外界眼光的承受力,這些並不見得都往壞的方面發展,但確實可能讓我們看到自己的能與不能。這樣想來,多少還值得欣慰,因為多了機會更貼近自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namyann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